照亮未来的
车头灯

海底捞装摄像头 公私之间务必有理有“距”

2月27日,“海底捞在包间里安装摄像头”引发网友热议。包间算不算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涉不涉及侵犯隐私,网友们各执一词。

作为知名餐企,海底捞以提供优质服务闻名。很多安装了摄像头的门店也表示,安装主要是为了防止客人丢失东西,方便找回。从为顾客着想的角度看,这个理由并不牵强,也合情合理。能接受的人也赞同,餐厅包间再私密也是公共场所,只要摄像头亮在明处,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不过,不买账的同样大有人在。甚至有律师指出,包间不同于大堂,属于封闭空间,也是相对私密的空间,消费者在包间内的言行举止,属于私密活动,通常不愿意为他人所知晓,因此属于隐私的范围。

海底捞有理,但更要有多方考虑。正如人民日报所说,在包间安装摄像头有助于记录事实,避免一些潜在纠纷,是商家“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但如何在保护自身的同时更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显然需要商家更加全面而周到的考虑。

面对自己的隐私可能被侵犯,公众应当有基本的知情权,否则顾客至上就成了一句空话。好的服务应该做得更细节,告知顾客包间内装有摄像头,征求顾客个人意见是否开启使用,这是架设在“公”与“私”之间可沟通的空间。有了沟通,自然好过事后得知,有了知情权,顾客才有了选择权。

人们之所以对摄像头格外紧张,无非是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高度关切。近年来,类似的隐私问题频频被关注,一再触动公民底线。成都一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信息泄露后遭受网暴、为避免被售楼处人脸识别系统抓拍而“戴头盔看房”,往往既让人无奈又无措。

信息技术升级,电子设备迭代。现代人享受了空前的便利,也苦隐私泄露久矣。人们一边反思,以牺牲隐私换来便利,无孔不入的便利又令人窒息。一边重新规范与之相配套的法律与规则,希望这些规则以人为本。

监管部门揪出一批又一批“违规使用用户个人信息” 的问题App,责令其按期整改否则不可再运行。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不断明晰,避免类似“戴头盔看房”的尴尬,流行病学调查竭力做到有效提示又避免对个人隐私造成侵犯。

回到海底捞的问题中,从安装摄像头开始,到摄像头如何使用,都应有科学的制度设计。在什么情况下、什么人可以查取图像信息,企业如何保存相关信息不被泄露,这些问题是安装摄像头的附加题,而每一道附加题都需要深思熟虑。在公与私之前,始终应有距离感,才有安全感。对待公民个人隐私,任何企业都应有敬畏感,才有责任感。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透彻科技 » 海底捞装摄像头 公私之间务必有理有“距”
分享到: 更多 (0)

透彻科技——照亮未来的车头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