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说起中美科技摩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几年下来,美国已经先后将300多家中国科技企业纳入所谓的“实体清单”,效果如何?一句话概括就是“损人不利己”。
近日,美媒发布的一项调查就显示,56%的美国科技行业受访者认为该国对华科技公司的限制过度了;而58%受访者认为美中“冷战”可能会削弱美国科技行业;反而支持美国加强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的受访者比例最高,达到60%。这份调查结果表明,中美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是大势所趋。
而自美国新任“掌舵人”上任之后,中美科技摩擦确实也没有“懂王”时代那般剑拔弩张。那么,中美科技争端是否将出现转机?接下来就聊聊这个话题。
最近,中美科技摩擦似乎是有了一丝缓和的迹象。3月1日,美国方面释放出“放行”信号——允许部分美企恢复对中芯国际14nm及以上设备的供应;紧接着到3月11日,两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还正式宣布成立“中美半导体产业技术和贸易限制工作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及时沟通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有鉴于此,网上不乏有一些声音认为中美科技摩擦可能会得到平息。
然而,情况却并非向着这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发展。就在“中美半导体产业技术和贸易限制工作组”刚成立1天,3月12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又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中兴等5家中国科技公司纳入其最新制定的“黑名单”。
实际上,这在稍早前就已显露出一些苗头了。本月初美国人工智能委员会就提议,该国应管控用于制造先进计算芯片所需的设备出口,以确保其半导体产业领先别国两代。可见,这还是熟悉的那一套打压,只是换了位“掌舵人”。
不过,看起来美国有些“分裂”,一边是放宽半导体产业的限制,而另一边却又加大对华为、中兴等中企的打压,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
其实,这恐怕与当前全球芯片短缺危机有关。起初,为了围堵华为,美国开始对其芯片行业进行管制,而后又把中芯国际等更多中国科技企业纳入管制范围。不得不说,作为半导体行业的霸主,美国的确有能力对中企进行限制,但不要忘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之一,美国的限制必然会扰乱全球芯片供应链,再叠加疫情下各国逐渐复工复产,对芯片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最终导致全球“缺芯”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就连美国自己也遭到反噬。比如美国车企巨头通用和福特都因近期的芯片短缺问题被迫停产;芯片巨头高通也面临同样的境遇,其即将上任的CEO阿蒙就抱怨称,该司部分芯片产品交货周期已延长至33周以上。因此,有声音指出,“美国也经不起制裁”,对中芯国际“放行”就不难理解了。
还有重要一点不得不提的是,美国以“一己之私”干预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早就引发多国不满。除了中国在加大芯片国产化外,德法荷等欧盟17个国家也计划在2023年之前投入1450亿欧元,发展欧洲自己的半导体产业。从长远来看,这势必危及美国半导体霸主地位,正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所预言:与中国脱钩的结果,很可能是美国自己被脱钩。所以,“中美半导体产业技术和贸易限制工作组”的成立恐怕也与这有关。
总的来说,如今美国有限放宽对中国科技的打压,并不代表着中美科技竞争会朝着皆大欢喜的方向发展,更不意味着美国会放弃在科技领域打压中国的念头,所以,这场科技摩擦恐怕还会继续下去。
当然,我们也不会因为美国的“有限放宽”就放缓芯片行业的发展步伐。就拿中芯国际来说,最近可谓是动作频频。在美国放宽限制后不久,其就与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尔签订一笔价值12亿美元的订单;3月12日,中芯国际又与深圳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建设一座重点生产28nm及以上工艺的晶圆厂;此外,中芯国际7nm技术已经开发完成,今年4月将进入风险量产。
实际上,我国也高度重视芯片行业的发展,不止一两次提及要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国家队”已跑步进场,努力攻坚;而本月初,我国代表人士还表示,将继续优化集成电路产业的生态环境以及加强人才储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可以说,“中国芯”的发展已步入黄金时代。
需要指出的是,芯片行业只是中美科技摩擦的典型代表,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在更多的科技行业,我们都将会突破技术封锁,乃至后来居上,正如安克雷奇会谈中我国代表人数所指出的,美国对中国采取卡脖子的办法,最后受损的是自己!